值此抗战成功80周年之际,徐汇区融媒体中心与徐汇区文明和旅游局联合推出《梧桐树下的抗战回想》专题,以文物修建为时空坐标,追溯烽烟岁月中的家国情怀,展现徐汇赤色文明底蕴。
该修建为两层砖木结构里弄式住所,平面曲尺式安置,灰砖清水山墙砌红砖带饰,双坡红瓦屋面开山君窗。作为上海近现代重要组织原址,该修建具有较高的社会前史价值。1991年6月,被发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发布为上海市第一批不行移动革新文物。
杨斌任就事处主任,冯铭铨任副主任,成员先后有荣健生、张达平、徐盼秋、王建中、鲁平、罗扬、李子明、蔡相等30多人。“新办”机关前期设于上海巨籁达路(今巨鹿路)251号张达平租借的亭子间,后迁至上海甘世东路兴顺里15号(今嘉善路140弄15号)二楼李子明家中。别的,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龙门戏院近邻、吕班路(今重庆南路)震旦大学邻近开了烟杂店作为联络点,为了便利向根据地运送物资还办了一个报关行。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我国,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下一任新四军驻上海就事处主任。在任期间,杨斌拟定隐秘作业纪律并带头严格执行,细致挑选护卫道路和组织政治交通员,屡次机敏脱节间谍追寻。1947年5月14日,因为叛徒的出卖,杨斌不幸在上海被捕,并于次日被解往南京进行关押。1948年4月杨斌在南京献身。在党组织协助下,“新办”拓荒了从上海至根据地的两条地下隐秘交通线,
,西线经如皋张黄港、靖江新港抵达苏中三分区。这两条地下隐秘交通线,就像两条输血线,源源不断地为新四军的重建送去新鲜血液。许多由“皖南事变”包围出来的新四军军政干部都是经过这两条线路,回来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重建新四军,如曾山、李一氓、薛暮桥等。还有各根据地路过上海的领导人的保护,从根据地来沪看病的保护联络,以及根据地需求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和前进书本、报刊、地图、密信密件等也是由这儿组织,被安全护卫到根据地。
据1941年7月至10月间在就事处担任政治交通员的沈诒回想:“其时政治交通员的主要任务,便是护卫去新四军根据地的各类人员,传递密信、密件及部分药品器械等。这些密件,大部分是进根据地人员的简历和状况介绍,还有一部分是很重要的秘要函件,密信都用极薄的纸,书写很小的字,折成蚕豆巨细的形状,缝在衣服的贴边里,或许密写在牛皮纸上,作为物品包装纸隐秘传递,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搜寻。”
鉴于原定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中心华中局决定于1942年12月吊销新四军驻上海就事处,作业人员先后撤离至根据地。“新办”建立期间,连续安全护卫了近1700人,为开展、强大新四军和华中华东抗日根据地建造作出了重要的奉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