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从后厨到顾客餐桌 需经过几道食品安全屏障?
来源:新浦京澳官网游戏 发布时间:2025-06-25 10:46:32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杨博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自9月1日起《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至今已整整两个月。然而近期发生的“外卖送餐员偷吃顾客饭菜又吐回”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于外卖配送安全的关注。一份外卖从餐厅后厨最终送到顾客餐桌的过程中,究竟哪些环节会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仍存在哪些漏洞需要及时补齐?
据了解,对于外卖行业使用的餐盒,目前尚未有具体成分标准。而对于是否为可降解环保材料、是否有利于日后处理也没有相关规定。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绝大部分外卖配送餐盒都是由餐馆自行采购并提供。而根据中消协此前发布的2016年网络外卖体验式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由于外卖包装的标准不一致,店铺人员由于时间的紧迫性等原因,很容易忽略外卖的包装,导致包装破损、实物撒漏、串味等影响消费者食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餐盒作为外卖打包过程中唯一与食物非间接接触的容器,其安全性特别的重要。如果餐盒含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会直接引发食品安全风险,“(餐盒)不能含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能确保储运过程中不受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迁移的食品安全风险出现,比如你接触的纸制品,不应该含有荧光性物质,餐盒的重金属迁移、脱色试验、溶剂残留的总量、聚丙烯单体的残留总量等,塑料制品都有严格的规范。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迁移超标了,都可能会是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近期发生的外卖小哥偷吃顾客饭菜又吐回事件引发公众对于外卖包装密封的关注,随后也引起了给外卖包装“加封条”的讨论。在朱毅看来,外卖食品的密封包装能否防止人为和意外污染也是配送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在配送的路程中,如果密封不足够合理就不能够完全杜绝配送过程中,有几率发生的人为的或者意外的操作打开餐盒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可能有意外的投入、打开之后的环境污染物进入。”
今年7月,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外卖平台发布了行业内第一个《消毒餐饮配送箱(包)》团体标准。朱毅表示,配送箱其实就是防止外卖食品受到二次污染的又一道屏障,“配送箱是餐盒存在的外环境,它的干净与否和餐盒内部食品安全息息相关。防止路上人为的打开,以及灰尘、雨水等污染,这是对它一个最基础要求。”
今年9月1日,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外卖配送平台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规范》对外卖配送服务流程、服务的品质等做出详细规定,这中间还包括配送人员一定年满18周岁、商户应在10分钟内确认订单、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禁止收取小费等。规定虽然具体,但也有有关人员指出,由于这一新规只是一个团体标准,执行过程中相对缺乏强制力。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如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或者管理办法,应该说没有约束力,相当于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建立标准有两方面,一种原因是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外一种原因是设置一定的门槛,让不符合规范的公司不能进入外卖配送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标准的出台对服务人员的准入设立了门槛,而部分外卖平台也对新规的实施做出了响应。面对这些外卖配送当中的所有的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外卖平台又该如何把关?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近期,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陆续有卖家推出“代点红包”服务,声称花上1.5元就能买到至少有5元代金券的“手气最佳”红包。靠运气的手气红包究竟如何被人为安排领取?用户获取差额优惠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信息泄露风险?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武昌汉街附近一外卖送餐小哥用中英双语发信息与顾客沟通。“双语送餐短信”微博截图昨天,武汉晚报记者联系上博主孟菲菲,了解到了这条微博的来龙去脉。
近年来,经济稳定发展,国人消费水平极大的提升,网络技术变革重塑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面对消费领域的升级变化,我国餐饮行业从2012年开始转型,5年来不断变革理念、积极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